贵州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顺利多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时间:2025-01-18 00:54:39 点击次数:
近日,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取得重要进展,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清洁能源建设进入新阶段。该电站作为贵州省首批推荐的两个站点之一,位于贵定县和福泉市境内,距离贵阳市直线公里。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500MW,是贵州省乃至国家能源发展计划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黔南抽水蓄能电站枢纽工程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和地面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上水库位于贵定县德新镇晓丰村,下水库位于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电站的建设将承担贵州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78.64亿元,总工期78个月。电站采用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在用电高峰期将水从低位水库抽到高位水库,用于发电;在低谷期将高位水库的水通过管道回流到低位水库,以便下一轮的发电。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还可以实现能源储备,使能源的利用更加灵活高效。上水库为天然凹槽谷,正常蓄水位1602.0米,相应库容83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水库面积0.368平方公里,死水位1578米,相应库容5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775万立方米。坝顶高程为1605.0米,坝顶长度785米,最大坝高60米。上水库的天然地形条件为电站建设提供了便利,减少了工程量和投资成本。下水库为新建水库,位于福泉市马场坪街道黄丝村小寨冲沟,坝址以上流域面积5.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97万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070米,正常蓄水位水库面积0.334平方公里,回水长度1.53公里,死水位1035米,正常蓄水位库容999万立方米,死库容197万立方米,调节库容802万立方米。挡水建筑物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075.00米,坝顶长度282米,最大坝高90米。下水库的建设不仅为电站提供了发电所需的水源,还具备日调节能力,增强了电站的调节性能。输水系统全长约3014米,主洞直径6.0米,总额定流量258立方米/秒,发电额定水头535米,抽水工况设计扬程558米。厂房为地下厂房,主厂房尺寸为156.3米×23.3米×56.8米(长×宽×高),安装4台容量为375MW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安装高程948米。地下厂房的设计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减少了对地面环境的影响。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尤为突出。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电站的调峰、填谷功能可以平衡电力供需,减少电网负荷波动,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清洁能源发电方式,其运行过程不产生污染物排放,符合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电站周边地区可以依托电站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同时,电站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进展顺利,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开工建设的倒计时阶段。2022年10月20日,贵州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通过审查。2023年1月10日,贵州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环境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确保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2023年2月22日至24日,贵州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议在贵阳成功召开。会议对电站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认为电站建设在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均具备可行性。2023年3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为电站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2023年4月25日,贵州黔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通过省发改委核准,标志着电站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正式进入开工建设的倒计时。电站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和数据管理技术,确保电站的高效建设和运行。大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在电站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据,为电站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可视化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信息以图形、图表等形式直观地展示出来,提高了数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为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电站建设了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对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水位、流量、压力、温度等,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实现对电站运行状态的智能判断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确保电站的安全运行。电站建设了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对电站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平台包括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模块,实现了对电站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数字化管理。通过平台,可以实时掌握电站建设进度、设备运行状态、人员工作情况等信息,提高了电站建设和运行的效率和管理水平。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电站建设前,进行了详细的生态影响评估和规划工作。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评估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规划方案。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确保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电站建设过程中,注重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通过建设水土保持设施、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同时,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监管和监测,确保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电站建设对当地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鱼类资源的保护尤为重要。电站建设过程中,采取了鱼类保护措施,包括建设鱼类增殖站、设置过鱼设施等,确保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同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对电站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发展。黔南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是我国西南地区清洁能源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站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通过采用多项技术创新和数据管理技术,确保电站的高效建设和运行。同时,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电站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随着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不断推进,电站将为贵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能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